返回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445章 上林“秘”会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48中文网]https://m.48zw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官,尤其是公卿大臣眼中,压根儿就没比尘埃大到哪里去。

    如果真的‘从心而为,万一日后有人在刘胜耳边说些什么,比如‘天下这么多人才可供陛下调遣,陛下为何要将所有宠爱都给一个残缺的人呢?之类,夏雀恐怕就要被扔进长安城外的乱葬岗了。

    ——千万别说这种事不可能发生,这可是有先例的!

    对于袁盎这个人名,如今的长安朝堂,自然是讳莫如深。

    在被‘礼貌请离太仆一职之后,袁盎不出意外的‘抑郁而终,死在了‘归乡荣养之后不久。

    但对于袁盎身前的功绩,尤其是其摧残的一生,长安朝堂内外哪怕嘴上不敢再提,心中也是宛如一片明镜。

    说起袁盎这个太祖高皇帝的老乡——根正苗红的楚人,就不得不提他发家的整个过程。

    作为楚人,父亲又曾是秦末之交时的强盗匪类,袁盎的出身绝对算不上好,甚至可以说是差到了极点。

    如此身世背景,无论放在哪朝哪代都足够炸裂,若是放在后世的新时代,更是永远都和考公无缘了。

    但袁盎却做到了。

    ——在被地方郡县以‘二千石不能治之地方豪强强行迁入孝惠皇帝的陵邑:安陵邑之后不久,袁父便因关中地头蛇的恶意而心力憔悴,过劳而死;

    因强行迁入关中而元气大伤,又因为家主离世而愈发衰落的袁氏,急需有一个子侄站出来主权大局。

    若不然,袁氏就很可能和过去,绝大多数被强行迁入安陵的关东地方豪强一样,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烟消云散。

    便是在那事关袁氏一族生死存亡之际,袁盎站了出来,并做了一件让整个长安朝堂都为之瞠目结舌的事。

    ——袁盎一介‘戴罪之臣,居然抱上了吕氏子侄:吕禄的大腿。

    吕禄那是什么人?

    吕太后二哥:建成侯吕释之的次子,吕氏外戚最核心的几个人物之一!

    就连吕太后自己,都对这位侄子无比器重,临终时更是将长安两部禁军之一:北军的兵权,毫无保留的交到了吕禄的手中。

    至于袁盎抱上吕禄的大腿,不是说‘有人抱上吕禄大腿这件事有多么让人匪夷所思;

    说实在的:在孝惠皇帝驾崩,吕太后得以女身临朝,吕氏得势的那十来年时间里,想要抱吕禄大腿的事,可谓是从长安城一直排队排到了函谷关。

    袁盎能成为其中的幸运儿,顺利得到吕禄的青睐,也完全可以理解。

    顶天了去,也不过是幸存者偏差嘛!

    天下那么多想要捧吕氏臭脚的人,偶尔有几个如愿以偿,也完全属于可以预见的事。

    真正让长安朝堂内外大跌眼镜的,是事态之后的一系列变化。

    ——在袁盎抱上吕禄大腿之后不久,吕太后驾崩,长安爆发诸吕之乱;

    为了平定这场几乎是由自己亲手促成的‘叛乱,陈平、周勃等大臣内结朝臣,外联诸侯(主要是齐王刘襄),可谓是费尽心机,终得以平定叛乱。

    而在叛乱平定之后,自然就是保留节目:清算环节。

    按理来说,袁盎一介贱户子,又是‘豪强出身,更曾为吕氏逆贼首恶之一:吕禄牛马走,本该成为第一批被清算的吕氏余孽。

    但最后的结果却是:吕氏被内外联合的诸侯大臣扬的灰都不剩,袁盎愣是一根毛都没伤到!

    非但没伤到丝毫,朝堂内外甚至不止因为出于何故,而根本不敢有哪怕一个人提起此事。

    之后,袁盎更是得到其兄:袁哙保举,成为了入继大统的代王刘恒——即太宗孝文皇帝身边的中郎。

    对于这一系列一反常态的状况,朝堂内外只能说:袁盎你个浓眉大眼的家伙,合着老早就烧起代王刘恒的冷灶了啊······

    也正是在成为太宗孝文皇帝身边的中郎之后,袁盎一步步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巅峰。

    太宗孝文皇帝入继大统之初,朝堂大权完全被陈平、周勃等老臣所掌控,太宗孝文皇帝归为刘汉天子,却并不比橡皮擦强到哪里去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中郎袁盎觐见,并问太宗皇帝:绛侯周勃诛吕有功,如今已经贵为丞相,陛下也非常尊重他,在群臣朝觐退朝后,陛下升职经常亲自目送绛侯退朝离去。

    只是不知在陛下看来,绛侯周勃,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?

    太宗孝文皇帝答:丞相,是匡扶社稷,扶大厦于既倒、挽狂澜之将倾的社稷之臣。

    却见袁盎摇了摇头道:周勃只是功臣而已,远不能被称之为社稷之臣;

    ——所谓社稷之臣,就应当对陛下的意图无条件遵从,与陛下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的。

    吕太后掌权的时候,诸吕外戚胡作非为,擅自称王,刘氏几乎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,而当时的周勃身为太尉,掌握着全天下的兵权,却不能拨乱反正,这难道不是怯懦吗?

    等到吕太后驾崩,群臣共起而讨伐诸吕之时,周勃才顺势用掌握的兵权参与了此事,所以只能算‘有功,却决不能算做是社稷之臣。

    ——如今,周勃贵为丞相,又自持‘诛吕之功‘迎立之功,而每有骄横欺主的征兆,陛下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谦虚退让,君像是臣一般恭敬,臣像是君一般霸道,毫无君臣上下之礼可言;

    臣认为,陛下不应该再继续这样做,不应再任由周勃继续这样下去了······

    ···

    在外人,乃至于后世人看来,袁盎这一番劝说,可谓是任何实际意义都没有。

    ——自己的处境,太宗皇帝不知道吗?

    ——周勃为何骄横狂纵,太宗皇帝能不明白吗?

    但在袁盎这番劝说之后,汉家很快便发生了一件大事。

    早朝之上,太宗皇帝愈发威严,不再如往日那般谦逊温和,反而愈发不苟言笑起来;

    再然后,太宗皇帝更是轻飘飘一句‘太祖高皇帝让彻侯们居住在自己的封国,如今彻侯们却大都滞留长安,丞相为什么不给天下人做个榜样呢?,就把周勃轻描淡写的赶回了封国。

    事后,周勃遇到袁盎,自也难免怒不可遏道:我和你兄长袁哙交情不浅,你这小子却不顾我和?眯殖さ那橐辏?ξ衣涞萌绱讼鲁。浚。

    而袁盎的反应却是:据理力争,毫不退让,且坚决不因此而向周勃道歉······

第445章 上林“秘”会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