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406章 武夫当国?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48中文网]https://m.48zw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要起复,却又因梁怀王刘揖坠马而抑郁而终。

    晁错的日子比贾谊虽稍好些,却也没好到哪里去。

    ——最初只因为‘认字为担任文职;

    之后凭借速通周雅语,而后前去授《尚书》于济南伏生,才得以成为只有虚名的《尚书》博士。

    在官拜博士之后,晁错最开始也和贾谊一样,接连给太宗皇帝奉上良策。

    和贾谊的遭遇一样:晁错的奏疏,无一例外得到了太宗皇帝,乃至于整个朝野内外的高度赞扬和认同,却没有哪怕一封得到采纳。

    逐渐明白过来自身处境之后,晁错终于回过神来,开始将注意力从博士的本职工作:献策,逐渐转移到社稷的下一代当家人:太子刘启身上。

    因为在目睹‘同年兵贾谊的经历,并亲身经历同样的事之后,晁错终于明白:还不是时候。

    汉家,还没到文官治国的时候。

    所以,晁错开始为未来投资,将注意力投注在了汉家的未来。

    晁错没赌错。

    在太宗孝文皇帝驾崩,先孝景皇帝继承大统之后,大环境果然迎来了转机。

    ——太子家令晁错,在孝景皇帝刘启继位之后,以潜邸心腹的身份得以‘鸡犬升天,迅速官拜内史;

    有那么一段时间,晁错区区一个九卿,连亚相御史大夫都不是,就能凭借背后为自己撑腰的天子启,将丞相申屠嘉虐的毫无还手之力。

    在一只手狂虐当朝丞相的同时,晁错甚至还能腾出另一只手,和当时同样得势的‘文官代表:袁盎过过招!

    可以说,从太宗孝文皇帝驾崩、先孝景皇帝即位开始,到得以平定——这短短几年的时间,是有汉以来,文官群体在汉家朝堂最舒服,也最风光的一段时间。

    只是吴楚乱平,才刚被岁月消磨殆尽的开国元勋群体,又被吴楚七国之乱的平乱功臣群体所取代。

    到如今,吴楚平乱功臣群体都还没完全淡退,又多了一群马邑战役的民族英雄、新兴军功贵族······

    “或许·我这么说,丞相会觉得我袁盎是个不能容人,看不惯旁人过得比我好的人。”

    “但即便是要鄙夷我,也请丞相不要忘记想一想:陛下这么做,真的是对的吗?”

    “——正所谓:孤阴不生,孤阳不长,阴阳调和,方合天地之道。”

    “于民户,阴阳即为女男,于社稷,阴阳即为文武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如此重武抑文,助阳抑阴,对社稷又怎么会是好事呢?”

    ···

    “战国之时,张仪入秦面见秦惠文王时说:秦风也曾有《蒹葭》之美,今却只剩《无衣》之烈,关东列国只闻秦师虎狼,却不见秦使知礼,这是需要改变的。”

    “秦以变法而强,以强军而得天下,终,也还是因强军而失天下。”

    “——这,难道不正是因为嬴秦社稷‘阴阳不调,阳过盛而阴过虚,嬴政只行霸道而不行王道所导致的吗?”

    “不正是因此,太祖高皇帝才会说:我汉家自有制度,以霸、王道杂志之吗?”

    “我汉家历代先皇穷尽所能,也要将秦二十级军功勋爵名田宅制锁进牢笼,将那头吃人的野兽锁进牢笼,不正是为了纠正秦过于重武,又过度抑文的错误吗?”

    ···

    “我汉家立于秦之倾厦,定都于秦中之地,民风本就至刚至烈,尚武之风颇盛;”

    “太宗孝文皇帝、先孝景皇帝——整个文景之治,不就是这两位先皇不遗余力,想要让我汉家‘阴阳调和,文武相得益彰吗?”

    “结果陛下赶在这马上就要行冠礼、掌朝政的档口,将太宗皇帝、孝景皇帝的努力尽数摒弃,甚至还在汉家本就盛行的尚武之风上又填了一把火!”

    “桃侯作为丞相,难道就不打算做些什么吗?”

    似是忧心忡忡,甚至还带有些许痛心疾首的一番话语,只引得刘舍颇有些惊奇的挑了挑眉角;

    却见袁盎只皱紧眉头,毫不躲闪的对上刘舍打探的目光,就好似刚才那番话,袁盎真的没有半点私心。

    ——其实,袁盎还是没把话说的太难听。

    袁盎真正想说的,其实不是‘丞相不做点什么吗?,而是‘昨天那些事,丞相怎么就不早点阻止陛下呢?。

    袁盎给自己留了份体面,也给这个话题留够了转圜的余地,刘舍自然也就不好撕破脸;

    但思虑再三,刘舍终还是决定打破自己的原则——打破自己专心效忠天子,不要在意其他人的原则,给袁盎一句忠告。

    不是因为刘舍真的那么好心,想要帮袁盎看清什么。

    而是作为丞相,刘舍,真的很需要公卿和睦,朝堂上下一心······

    “袁公,很多年没见到晁错了吧?”

    “——我的意思不是‘很多年没有拜会晁错,而是晁错离开长安,也已经有年头了。”

    “袁公就不想想:晁错那样的人,为何甘愿去北境苦寒之地,也不在长安舒舒服服做他的亚相御史大夫?”

    ···

    “唉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“袁公,只怕是还没想明白啊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“——汉家,已经变了天喽~”

    “嘿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···

    “太祖高皇帝先入关中,与关中民约法三章,于是天下人都知道:沛公刘季,仁以爱民。”

    “孝惠皇帝即汉国祚,日夜与儒生同寝共食,于是天下人便明白:孝惠皇帝,儒弱仁善。”

    “吕太后掌政,遍用诸吕外戚子侄,于是朝野内外心下了然:吕太后即在,则吕氏势强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“太宗孝文皇帝入继大统,却将权力交给了陈平、周勃等老臣,只偶尔站出来关心天下百姓的生活,于是天下人都说:太宗孝文皇帝是在世圣人。”

    “到先孝景皇帝,做了二十多年太子,即了位也和太子监国时一样,天下人便都会想:只要孝景皇帝在,那大家伙心里就都能踏实。”

    “而现在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说到最后,刘舍带着饱含深意的目光,最后再看了袁盎一眼。

    “现在,陛下已经诏告天下:凡朕在位,武夫当国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“袁公,难道还不明白吗?”

    ···

    “袁公,真的该醒来了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“这汉家,早已不是太宗皇帝、孝景皇帝在时的汉家,也早已不是‘文景之治时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“天变了,袁公若不变,那恐怕就只能去霸陵、阳陵,陪太宗皇帝、孝景皇帝去了·········”

第406章 武夫当国?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